【未來的教育】

 

我們的孩子在十年二十年後,需要具備甚麼樣的生活能力?
現在的教育體制與模式還適用嗎?那教育要如何應變呢?

試問:現在有哪個老師敢說,他現在的教育,可以保證孩子三十年後,足以生存在未來不可知的世界中?

 

世界上許多關心教育趨勢的人士,都開始明白,未來十年二十年後的教育型態與課程內涵,將會有重大的變革與調整。「用過去的成功經驗,來教現在的孩子,去適應未來的生活。」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教育需求了。

 

美國新堡大學教育科技教授米特拉說:「幾百年前在美國沒人相信騎馬與射擊這兩樣求生存的技能,今日會成為運動比賽項目。而算術這門基本能力將是明日黃花,二十年後也可能只是比賽項目而已。」

 

可汗學院創辦人可汗認為現在的教育模式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,就是教師學到一個新技術或工具,於是把它應用在教學上,希望藉此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,而教學內容卻完全沒有改變;事實上,學習樂趣應該建立在學習內容,而非教學技巧。

 

DemensionU創辦人兼執行長愛圖克說:問題在教學與事實情境脫節,電玩提供的情境與激勵,讓孩子自動自發學習而樂此不疲,可以讓教育工作者好好思考與反省。

 

我們應該思考的是老師應該去做更高層次的事情,如引導、啟發、營造情境、提高學習興趣、鼓舞學習熱情、激勵孩子的自信…等,把教學的基本工作及精熟練習等交給電腦,學生依自己的學習進程,在線上自主學習或經由交流分享進行合作學習,讓孩子找到學習與分享的夥伴,從中發現學習本身的樂趣,進而投入自主與合作學習。

 

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未來幾十年能適應並享有美好的生活,那現在的教育要教給他們甚麼呢?個人以為應優先具備三項關鍵能力:

(一)    閱讀理解:這是讓孩子能在螢幕上吸收並內化全世界的知識技能,造就獨特自主、有智慧且具價值的個體之首要能力,也是邁向「自主學習」的門票。

(二)    檢核訊息:檢索資訊及查核訊息的能力,可經大腦內在機制綜析研判,能找到正確答案以圓滿解決問題。這即是「問題解決」的核心能力。

(三)    群聚合作:與人和平相處,凝聚共同願景並能團隊合作,創造共存共好共榮的群體生活。也是「合作學習」的終極目標。

 

未來的世界不僅要靠個人的創意與貢獻,更要群體中不同能力的個人之通力合作。因此,未來的教育不只要激發個人(個性)的獨特潛能,更需培養群體(群性)的團隊意識,這是我們對下一代的責任與義務。(臭皮匠於2015/0122創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