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從八識觀點看『我是誰』(3.2周哈里窗2我想為怎樣的未來我)
本節大意:從『八識』的觀點來看看我是誰,第一『表層』是六識六塵,第二『深層』是分別執著,第三『根層』是業力種性,學習『轉識成智』把煩惱轉化成菩提,身心平衡才能健康愉快過人生。
現在我們從『八識』的觀點來看看我是誰。如果有接觸佛教的宗教信仰,大概知道什麼叫『八識』,『八識』指人有八個意識。
第一層是『表層』六識六塵
眼耳鼻舌身是我們剛剛講的身體五官,可以接觸外面的世界,眼睛看得到、耳朵聽得到,鼻子聞得到香臭,嘴巴能夠吃到美味或者不好吃的食物,身體皮膚可以感受冷熱痛 ,這都是覺受感受。
表層還包含另一個『意』,有分別心意識的『意』,這是我們講的一般意識,就是感受到東西好吃的話,會開心喜悅,佛教所謂的滾滾紅塵,透視宇宙真相便能夠轉化成『妙觀察智』 即『轉識成智』, 因為身體五官感受到的,如果有分別心的話,就會對這個世間種種愛恨情仇而產生諸多煩惱。
因為我們有眼耳鼻舌身這六識,去接觸到外界的六塵,感受到好跟不好,愛與不愛,要與不要等等分別,愛就想取得佔有,討厭就想遠離擺脫,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這就會產生執著起煩惱心了。
如果你能感受它的存在,但一切隨緣,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,不去執著,能放下就能產生『妙觀察智』而煩惱不生。
第二層是『深層』分別執著
深層是第六識跟第七意識,第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的『意』 ,這是有分別心的『意識』,加上第七意識帶有執著的『意根』稱為『莫那識』,莫那識深深的潛藏在我們的心裡面,一般覺察不到的,而一般意識在表層與深層之間,部分是可以覺察到的。
表層的一般『意識』(第六識),像外界刺激反應的情緒啦直覺等可以覺察到,而在潛意識裡面的『意根』(第七識)是覺察不到的,但是在潛意識裡面有一些情緒,心理突然生起無明的,就會覺得心煩氣躁,不知何故就心情很不好。
這就是在潛意識裡面自己無法理解或為什麼,突然有這種不快的感覺,沒有人事物招惹我,但就莫名其妙的很不高興,在潛意識裡面的無明煩惱,如果緣起緣滅、放下執著,轉化為『平等性智』,那就沒有分別心的煩惱了,因為『煩惱即菩提』。
第三層是『根層』業力種性
根層是第三個我,佛法的第八意識就是『阿賴耶識』,在佛家講的是累生累劫帶來的善惡業力總匯。像是電腦的data,叫做知識庫或資料庫,也是資訊時代的『大數據』,這個大data在我們生生世世阿曾其劫以來,就一直持續累積而來的,它會隨緣而生萬法。
它透過你的生滅流轉把意識帶過來,從表層身體感官不斷的接觸與感受外界六塵,不斷的復刻在深層你的情緒,深藏在裡面而沒有平衡它,你還是把它放在心裡,所以有一些人事物會一直往深處的地方埋藏,變成了潛意識,甚至變成了一顆顆小種子,藏在阿賴耶識,阿賴耶就會生生世世的跟著你走,而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你。
05-2『轉識成智』把煩惱轉化成菩提,
每個人所有的人生的經歷,都會儲存在阿賴耶識,也會從阿賴耶反饋而產生出來,它就是一顆種子,一顆煩惱也是菩提的種子,如果我們能夠放下貪嗔癡,或者妄想分別執著, 這一些煩惱本來都存放在阿賴耶識裡面的,只要遇到一個因緣,因緣成熟了,這顆種子自然而然就會發芽, 甚至業力爆發出來。
這一生受阿賴耶善惡業力的牽引,很多不順遂的逆境,或者幸運的順境,這些都是在生生世世所累積在阿賴耶識裡面的東西,如果能『轉識成智』把煩惱轉化成菩提, 阿賴耶就會變成『大圓鏡智』而達到明心見性,了脫生死,即生成佛。
不過我們今天不探討佛法,而是以佛法八識觀點來談我是誰,從身體感官很容易感受到這個就是我,一般人會在表層的的身體感官認為是我。
05-3身心處於平衡狀態才能健康愉快過一生
接下來第二層的深層就是心理狀況,我的心情、我的想法、感受、我的價值觀、人生觀,這樣是一般意識的覺知慢慢內化到潛意識了,有一個我在心理狀態或內心的情緒感受,很多人會發現這是第二個我。
當一個人的身體跟心理表裡不一而產生不平衡,身心失衡的情況下,身體就會有產生種種疾病,如果身體與心理處於表裡如一達到平衡狀態,心安理得、知足常樂,那麼身體就慢慢得到健康愉快。
如果心理常常有一些想不開或煩惱的事,那麼它就會反應到身體,身體就會產生一些病變出來,這在中醫西醫或心理學已經有探討研究的很多文獻資料,也不是我們今天的話題,所以身跟心是兩個我,身心平衡是一個健康的指標。
[短片] 05從八識觀點看『我是誰』
近期迴響